021 为他人做嫁衣-《这个中医好年轻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而这个卫老太太就住在前面那条小巷子里,一天能扎几十个人。
    坐一排,躺一排,一轮能扎十几个,一天能扎好几轮。
    据说在巅峰时期,她一天能扎过百人。
    “大叔,西瓜先放这儿,等下我来拿!”陈瑾决定偷偷跟去看一看。
    王海福果然走不快,但也不像之前那样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息。
    他在儿子的陪同下走了一百多步,也不需要中途停下歇息。
    到了一家粮油店旁边,父子俩进了一间看起来很陈旧的老式房子里。
    没错了,贺敬松说过,那个卫老太太就住在这条小胡同里一家粮油店的旁边。
    陈瑾的心里顿时五味杂陈,说不出的难受。
    这算什么事啊!我给你扎了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,你知道针灸是个可以治哮喘的好东西之后,转身就跑到别人家扎针去了!
    这妥妥地为他人作嫁衣裳啊!
    可是……
    可是一个卫老太太可以压死人民医院的针灸科,我拿什么跟人家比?
    论学历还是论出身?
    干中医这行,科班出身的医师又被称为学院派,经常被拿来和民间中医比较而遭到吐槽。甚至还有人说中医的根在民间。
    卫老太太不就是他们所推崇的民间中医吗?
    论年龄论经验?
    人家可是扎了几十年干针的老太太啊!
    论性价比,人家只收耗材费……
    还有啥可比的?
    陈瑾垂头丧气地走出小巷子,忽然感觉整条巷子里的人都认识她,都在看着她,都在笑话她。
    只有一百多米的路也变成像有一千多米那么长……
    提着西瓜回到仁泽堂,陈瑾把烟给了贺敬松,把西瓜暂时放到中药房,多余的钱也交给了刘宁宁,她就回到二诊室。
    这么没脸的事情对他们两个不提也罢。
    陈瑾郁闷了好一会儿,才突然说服了自己不再纠结这件事。
    按理说,贺敬松最后给王海福开了从龙汤,他喝两三天病就能好得差不多。贺敬松总共开了5剂,喝完应该就没问题了。
    至于针灸,做不做都无关紧要了。自己针灸后让王海福重拾治病的信心,继续喝中药治疗,目的就已经达到了。
    何况王海福去找卫老太太扎针,表明他认可了针灸的疗效,换言之就是认可了自己的治疗。
    找卫老太太只是因为在她那儿扎针便宜。如果自己是病人家属,说不定也会那样做。
    其实早该想到的,他肯定是觉得针刺40块钱一次贵了,和老板讨价还价了,老板才会免掉他拔罐的20块钱……
    穷则变,变则通。果然思想上一转变,整颗心都豁然开朗了!
    在体制外的小诊所工作,不同于大医院里的医生那样可以对病人态度傲慢或者不耐烦。
    在小诊所工作的小医生,心理素质要好,心态要好,要看得开想得开,要能屈能伸。
    收拾好心情,陈瑾又可以好好看书了。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