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8章 大翻新-《大宝剑》
第(2/3)页
如今大战在即,空玄、太始两国的使臣又都在场,你就不怕被人偷学了去吗?
老夫虽然不通军务,但也知道这两国有多渴望获得这项技术,尤其那太始,隔两年就爆出一桩谍案,天听监连同军部费了多少力气才保住国本不失,你倒好,直接放人眼前,就差手把手的教了,你是何居心?
脑子有坑吗?!
正值朝野动荡之际,乔志趁此机会没少发难,联合御史台,天天参奏。
拜他所赐,御史们最近可忙了,连近在咫尺的赤剑侯都顾不上找茬了,齐心协力保持着一天三本打底的量参齐英杰,什么罪名都有,甚至连“觊觎某家寡妇,私德不修”“通敌卖国,坏我朝纲”这类莫须有的罪名都出来了。
皇帝光听不表态,齐英杰稳如泰山从不还口,几天后御史们终于琢磨过味来,合着不是齐英杰撺掇,是陛下自己想搞个大场面。
御史们消停,乔志被迫消停,但心里还是愤愤不平,看着那流水一样往外出的银钱物料心就淌血,几天来救心丸吃得比饭还勤。
这倒不是说他眼红想贪墨之类的,他是个好官,公认的廉洁,否则也不会在户部尚书的位子上一坐就是三任(尚书职五年一任),只是在其位谋其职,历届户部尚书的看见本领就是哭穷,所以甭管谁来问,甭管什么时候,甭管国库是盈是虚,总之你别问,问就两个字——没钱。
朝廷里的事百姓们不懂,同样,皇帝的心思他们这些当朝大员也不是谁都能懂的。
像乔志,他认为这是铺张浪费,是赔本生意,那点票价根本填不回支出,这笔帐怎么算都是血亏,是白白浪费国力,还担着巨大的泄密风险。
而齐英杰,虽是主官,主要负责管理,但耳闻目染,他也是懂一些技术的,大到开河修堤筑房建城,小到军用民用的奇门巧具,他不尽知但多多少少都有涉猎,尤其战争利器这等重要的玩意儿,他怎会大意?
敢拿出来自然有凭持,皇帝能同意自然也有他的道理。
其他人也都有各自的感悟,总的来说,皇帝此举无非两个目的,一是借此机会提升本国军民的士气,为即将到来的国战打下基础,二是趁此良机示威于他国,让空玄、太始的使臣看看,看看我天元皇朝的底蕴与自信。
大人物们的思想境界太遥远,封知平不懂,他有自己的理解。
震撼的目光缓缓收敛,他关上车窗,胳膊支在窗沿上拖着腮,若有所思的看着牛春寒。
“绿荷坊,还没动工吧?”
牛春寒点头:“嗯,还没开工,大比没结束,至少得等结束了那些外来的武者都走了才成。”
封知平轻笑:“老牛,你说再建的话,是恢复原样呢,还是重新规划?”
牛春寒一怔,跟着明白了什么,愕然道:“不会吧?这次会场是特地为本次大比临时搭建的,耗资巨大,据说单维持运转的支出就达到了一个中等州府半年的税赋,属下还听说户部尚书乔大人这几日呕血都呕成习惯了,天天上本劝谏,若陛下真把这会场定成恒产,乔大人怕得吐血三升当场咽气,而且除了天元大比其他也用不到这么大的场地,建成恒产得不偿失啊!”
顿了顿,牛春寒又道:“就算建也不可能建在绿荷坊,绿荷坊毁的那片区域可是二城的黄金地段,寸土寸金,那些业主还等着朝廷给他们重建回迁呢,陛下若想迁走他们又是一笔巨额支出,总不能胡乱按个罪名吞了他们的地吧?人少也就罢了,那么多人,背后那么多复杂的关系,陛下除非昏...呃,那什么,总之,属下认为不可能。”
“不可能吗?”封知平笑,悠悠道,“照搬不可能,但要是缩小二十倍,变回原先的大小,你觉着可能吗?”
牛春寒皱眉:“这个...也不可能。少爷您想,若只是建个角斗场,那没什么,可要是将悬浮看台也搬过来,那缩小二十倍,不,哪怕只剩一座也是笔大支出,很难回本,而且也不利于安全。别忘了京城是禁空的,二城若置浮台肯定持平三层,甚至能看到四层,三层四层乃官宦居住、办公之所,他们怎可能同意?”
第(2/3)页